汽车产业链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汽车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对芯片的需求快速提升,智能座舱从单屏单系统到多屏多系统的转换对芯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贾建龙在2022第十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第十四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与现场嘉宾分享了芯驰科技在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领域的前瞻性技术成果,即基于“舱之芯”X9系列芯片高可靠高性能等优势,打造多元化交互体验的智能座舱,以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为前提,满足消费者越来越丰富的娱乐需求。
贾建龙 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
以下是演进内容整理:
芯驰科技是一家做车规芯片的公司,在智能座舱、网关、智能驾驶、MCU不同领域的产品都实现了量产,覆盖国内大部分主机厂,今天主要分享下公司对于汽车“第三空间”的理解。
智能座舱正向多元化交互的方向演进,包含多屏互动、虚拟按键、语音助手、多模交互、多人交互。智能座舱将覆盖仪表、中控、电子后视镜、娱乐、DMS、360环视+APA、语音系统等功能,这意味着座舱面临着变革:满足多用户需求,座舱中的关键应用要满足高安全、高可靠、快响应的要求,这些都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下,大部分车型目前都是多系统部署,对基础软件平台系统要求越来越高。此外,从单芯片跑单个系统到目前的单芯片上跑多个系统,对芯片的性能提出了挑战。像芯驰科技最新的量产芯片,可以实现单颗芯片支持6-7个系统,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功能安全需求。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虚拟仪表需要采用QNX或者Linux系统;从软件生态角度考虑,中控导航、副驾娱乐、后座娱乐则需要采用Android系统,如何能够做到在同一个硬件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同时保证每个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当多个操作系统运行在同一个处理器上,同时与多个用户进行交互的时候,处理器需要多高的性能,才能保证对所有操作的快速响应?
座舱系统的软硬件复杂度的提升,对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基于高性能SoC的系统中实现功能安全?
在一个多用户的系统中,每个用户都有私有的数据和敏感信息,如何在保障每个用户的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支付等具有安全要求的服务?
那么从芯片的角度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系统上不仅要有足够的CPU、GPU等算力支持,在架构上采取多核异构支持硬隔离、虚拟化等,从而满足实时任务要求。另外,在座舱当中整屏交互和多屏交互会比较多,这意味着大量的数据交互。
这种背景下,芯驰座舱的产品能够完全覆盖全部需要。目前,单芯片处理器上运行了两个安卓、两个Linux操作系统,前舱的中控仪表、副驾、空调控制面板,后排信息娱乐都可以通过单芯片处理器实现,也就是单芯片实现完整座舱需求。
而DMS、OMS、环视、泊车等功能应用也可以进一步集成,实现单芯片多系统的座舱需求。基于现有的硬件平台,还可以进一步对电子后视镜等未来应用进行拓展,满足高实时性和功能安全的要求。
座舱舱内架构和形态经历了从单仪表、单车机架构,向中控、仪表、副驾结合的趋势演变。另外的趋势是座舱和泊车的融合,为什么有这样的融合?其实从座舱本身讲,已融合了360环视,再加上泊车算法,就可以快速实现单芯片舱泊一体的方案。
目前芯驰X9U的平台已经实现了单芯片满足泊车和座舱的不同需求,并将软件配置在不同的硬件子系统上,并且满足功能安全的需求。在泊车领域,我们支持环视,融合超声波与摄像头等传感器,还有高实时性的内置MCU,可以满足AUTOSAR的需求,可以实现控车,这将大幅降低成本,简化整体系统。
除此以外,芯驰科技发布了面向中央计算平台的架构。在中央计算单元的部分,通常会集成座舱、ADAS等核心功能域,区域控制器主要有3-4个,负责区域性车身、I/O开关集成化的处理,也会有单独的底盘和动力域控制器。
未来,芯驰科技将通过单芯片融合ADAS控制器和座舱控制器。对于区域控制器来讲,就需要高性能、高功能安全的MCU,这部分也会需要更多的I/O集成。此外,底盘和动力域的要求以高可靠、高功能安全、高性能为主,对芯片本身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芯驰科技做车规芯片始终坚持高可靠的原则,可以满足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核心需求。
功能安全是系统工程。产品功能安全的认证,包括功能安全人员、开发流程以及产品的认证,实现产品多方面的安全保护、在线诊断、状态监控和故障注入等。芯驰MCU的产品已经进入量产状态,核心应用于ADAS、车控、底盘和动力域等领域。
数据安全也非常重要,芯驰科技的SOC、MCU中都集成了数据安全的模块,采用专有的安全引擎,包含数据加密、数字验签、用户认证、内部访问控制等功能。
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消费类芯片处于快速迭代中,车规级芯片也在将迎头赶上。芯驰科技快速跟进整个市场的迭代,同时满足车规要求。
汽车行业具有非常长的产业链,更需要庞大的生态圈支持,从而大幅降低客户的开发周期,以便新车型得以快速推向市场。芯驰科技的合作伙伴目前超过200多家,业务范围覆盖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协议栈、上层应用等,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客户实现快速量产。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荟荟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89273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