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要年轻和运动 自主品牌还差多少?

要年轻和运动 自主品牌还差多少?

汽车公社

今年年初,《新周刊》发过一篇文章:《打工人还在吃瓜,真中产都去滑雪啦》。确实,从去年冬天开始,滑雪运动就频频出现在各种视频平台,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此外,包括马术、高尔夫等,这些奢华的商业运动也在中国悄然兴起。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认为,随着中国走出疫情的阴霾,所以国人的情绪变得更加的安心、愉悦,甚至是有略微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无论是在节假日的出游,还是在运动方面的体现,都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可以确信的是,在疫情之后,健康与运动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着眼点不仅仅是健康、自然,更加强调的是精致感、豪华感的体验。这对汽车行业也有着一定的启发,即如何通过设计表达运动。



傅炯团队通过圆圈定位工具,总结了目前汽车行业前16位品牌价值观体系。其中最长的就是运动,其次还有和豪华、科技、社会责任、年轻等等相关的价值观。但是在截取某一中国品牌的表现中,运动成为一个比较缺失的关键词。

“我们研究当中发现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这样,汽车根本属性表达不准,而且不知道怎么表达。”不过在4月份结束的上海车展上,无论是国外汽车品牌还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汽车设计上展现了非常显性的流行趋势。进一步说明,中国汽车品牌对汽车设计有了新的理解。

“过去没有观点认为豪华和运动有任何关系,但是随着滑雪、马术等大量奢华运动进入到中国,商业运动产业在今后会是一个蓝海。因此在汽车上,豪华运动这个主题在中国是新的,也是有必要的。”傅炯团队将所有这些汽车设计的表象总结为豪华运动、炫酷动感、潮趣科技、愉悦社群、自然本真五大趋势。



在近几年,汽车设计总在谈论国潮,但是在傅炯看来,“国潮最大的问题是不高级,所以需要与豪华的语言相结合”。无论是“唐顿庄园”式的精致奢华还是东方文化美学,抑或是复古未来主义,其体现的是在经济水平提升后,大家需要的“不是一张凳子,而是一张漂亮的凳子”。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关于典雅双色设计的奔驰EQS、红旗L-concept、传祺M8四座定制版和坦克800。包括宾利奥迪捷豹等豪华品牌开始采用奢华的蓝绿车身颜色,其他品牌则在细节方面使用高调金饰、直线条轮辋、水晶材质按键、手工刺绣缝线、绒面包裹等,重点突出整车的豪华质感。

在豪华运动的递进层面是炫酷动感,这是一种更加极致的运动体验,通俗来讲就是“更刺激一点”。比如说目前流行的摩登哥特风,暗黑但不吓人。



这一点和汽车的很多“熏黑”处理的设计手法很像,第一眼看上去会有一种很酷的感觉。比如说亮黑格栅、多质感深色的点缀、黑底尾灯、细节的撞色处理、多彩的一体式座椅、光泽细纹黑饰板。这一设计特点虽然一直存在,但是在今年尤为突出。

此外,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今天的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以一种温暖的面貌示人,并且也是潮趣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设计上,它是当下流行元素、光感、线条、色彩和空间等等的组合搭配。

实际上,在汽车设计中,概念车的很多设计都天马行空。今年上海车展上很多概念车甚至是量产车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细节,就是渐变菱格纹的使用越来越多。汽车的车内外灯光也玩的很溜,比如像素阵列灯光、图形化表面灯光、贯穿式车灯、犀利棱柱灯内构、透光多彩饰面。



另外,在整个前脸的设计上也更加科幻。比如细纹装饰一体中网、参数化碎线列阵、细密律动线纹。这种纹路设计在内饰上的使用率也在增加,包括内饰板上的层叠细条纹、不规则组合数码纹等等。线条与光感的设计,越来越偏向年轻化的风潮。

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社群”这一人与人交际的概念也被应用到了汽车设计上。也就是说,某一款车的设计,是为了讨好某一个圈层的消费者,比如说MINI、欧拉、坦克300,在这些品牌理念中,就已经定向给一些消费者做了定位的灌输。



而改装文化或者说玩趣装扮则是另一种更直观的关于“社群”的解释,不过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车企不仅仅做的是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做了更为具体在在精神层面“画像”。就像很多汽车品牌展示了趣味的移动空间、儿童车、音乐厅等偏生活化的场景。

最后的“自然”是一个大而泛的概念,这个主题一直都在。自然主题在建筑设计上使用的较多,在汽车的设计上多为一些元素点缀。在比亚迪、红旗名爵的一些概念车型中,有一些关于“山峦”的图案,或者说在其他车型上有水波纹的设计、原木的饰板等等。



毫无疑问,今年的上海车展是符合潮流的。傅炯认为,当下的汽车行业已经从年轻化、女性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样的尝试。“吴伯凡讲人口红利结束了,接下来是多样化红利,在市场当中进行更加丰富准确的消费者细分,对细分市场准确拿捏,从设计上开始,找到细分市场和新机会,这就是他称之为多样化红利。”

在其研究之下,可以发现,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运动成为了重要的消费推动力。并且随着Z时代到来还有微利时代降临,现在车企都会做显性化的运动感,且都用分级分层匹配不同人对运动的诉求。因此,如何通过设计表达运动,对中国车企而言是一个需要深刻学习的课题。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774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