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Entrepreneur
滴滴IPO,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近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滴滴出行已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大银行牵头其IPO,计划于本月秘密提交在纽约上市的申请。
凭借软银、阿里巴巴及腾讯等大股东的支持,滴滴最快或7月挂牌上市,估值至少为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0.5亿元)。
针对上述消息,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向滴滴方面求证,对方称目前没有进一步消息。
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传出上市消息,但前几次都以搁浅或官方否认而收尾。被网友调侃为“永不上市三大家,华为滴滴老干妈”。
不过,更多人认为,在出行领域拥有“垄断”地位的滴滴,登陆资本市场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滴滴都在与IPO“较劲”。
2012年,滴滴刚成立时,网约车还是一场民众猎奇、平台烧钱的狂欢。随着时间推移,网约车出行慢慢趋于主流,行业格局渐渐明晰。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合并。这意味着网约车市场的补贴大战偃旗息鼓,彼时,滴滴出行官方数据显示,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0%。
彼时,滴滴是最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之一。当年,在咨询机构艾瑞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中,滴滴出行以276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三。排在它前面的是蚂蚁金服和小米。
经历两年的沉淀和准备,上市似乎顺理成章。
2018年4月24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滴滴计划最早于2018年IPO,寻求至少700亿至800亿美元估值。
“当时以为一飞冲天,不过回过头来看那是愚昧之巅。”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曾如此回忆。2018年5月起,相继发生两起严重事件,滴滴出行及旗下的顺风车业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市大计似乎也遥遥无期。
来源:Crunchbase
“当时几乎是坠入深渊,整个组织受到了重创,士气也大为受挫。”
不过,这并不是阻碍滴滴上市的主要因素。东方证券投行助理宋文科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相较于舆论事件,滴滴聘用顺风车司机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网约车司机备案的相关规定,才是导致其上市计划搁浅的主要因素。”
除了合规问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某高级审计员刘亮向未来汽车日报分析称,“可能是(滴滴的财务数据)达不到证监会的标准,所以申请一直没通过。”
此前,据36氪独家获悉,2018年上半年,滴滴亏损扩大至40.4亿元,甚至超过了2017年全年亏损额(25亿元)。同期,滴滴毛利率为1.6%,较2017年下跌了0.3个百分点。
眼下,滴滴似乎已迎来启动新一轮上市的时机,一个重要的信号是:滴滴告别亏损了。
2020年5月,柳青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
另一方面,股东方也在向滴滴施加“上市压力”。
在某投资机构(滴滴股东之一)任职的投资经理崔臣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股东方希望滴滴上市,但这也不是强制要求。”
从最新消息来看,滴滴将上市地点锁定在美国。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表示,部分原因是担心在香港申请IPO可能引发对滴滴商业行为的更多监管审查。“相较于在A股和港股上市,美股相对容易。”宋文科也表示。
重提IPO同时,滴滴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业务版图。4月6日,《晚点 LatePost》报道称,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对此,滴滴官方不予评价。
在IPO前夕曝出造车大计,很像是滴滴为上市先“烧了一把火”。宋文科表示,“造车计划对于IPO的影响是好是坏还不好说,因为市场是无法预判的。”在IPO过程中,一个企业的主业才是被重点关注的。“不过,(造车)算是一个‘吹嘘’的亮点,也许能融到更多的钱。”
其实,滴滴“造车”早就有迹可循。2020年11月16日,滴滴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定制网约车D1首次亮相,并于一个月后正式在长沙落地。
比亚迪 D1 来源:insideevs
造车对于滴滴来说,并不是单纯赶“新造车浪潮”,而是关乎其商业模式变革。
在滴滴的运营模式中,租车公司是避不开的一环。由于司机队伍不断扩大,滴滴在全国各地的监管需要依靠当地的汽车租赁公司。据36氪报道,滴滴司机的收入被租赁公司抽走了“大头”,演变为滴滴帮租赁公司“养”司机。
如果滴滴有了自己的车,那就可以抛开租车公司这一环。
不过,目前为止,滴滴尚未透露和造车相关的细节。“滴滴造车的模式应该会更‘轻’,”汽车行业分析师陈东认为,“因为他们的主营业务还没有稳定盈利,无法为造车贡献大量资金”。
来源:The Business Times
与此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也做了长线布局。2016年,滴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随后在美国加州设立首家海外AI实验室。2018年,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沃芽科技。2020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拿到了投资巨头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5亿美元。
在某外资主机厂产品经理徐正看来,滴滴造车的发展路径很清晰,“短期有运力支撑,长期目标是‘拿掉’司机,走全自动驾驶路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作者:丁唯一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4242
以上内容转载自未来汽车日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