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近日报道称,日本国土交通省目前正在为使用纯电动汽车(EV)的”超小型交通工具”(超小型汽车)制定标准。小型EV不断普及的中国似乎可以作为这方面的成功借鉴。
日本国土交通省2012年6月4日公布了”超小型交通工具导入指南”。指南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一个想法————超小型交通工具对解决少子老龄化、能源供求紧张及温室气体减排等诸多问题十分有效。尽管车身大小和行驶性能与传统汽车同等的EV也已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但价格还很高,普及速度较慢。而乘坐人数少、以短距离行驶为主的小型EV,车身较轻而且配备的电池少,因此容易降低价格。如果小型EV不断普及,估计就能缓和或解决大城市频繁发生的交通拥堵及停车场不足等问题。
瞄准EV市场份额首位宝座的日产汽车对超小型车的商业化也非常积极。该公司积极为日本神奈川县、青森县、福冈县实施的EV上路试验项目提供了”New Mobility Concept”。而与日产一样在EV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三菱汽车目前仍对超小型车的产品化持慎重态度。
”数百小企业”开始行动
在日本,对超小型车充满期待的不仅仅是国土交通省和知名汽车厂商。风险企业、各地的中小企业、团体及其他行业的企业等纷纷涉足该市场。东京大学校长室顾问村泽义久在《日本经济取胜方式 太阳能革命》一书中指出,无数中小规模企业即”数百小企业”(Small Hundreds)将取代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三巨头”所代表的大企业成为EV市场的主角。日本国内已开始出现证明这一观点的动向。
其背景是,日本国内的大型汽车厂商纷纷加快了向海外迁移生产基地的步伐。以静冈县推进的”浜松小型车项目(HSVP)”为例,从大型汽车厂商手中接到的业务骤减后,该地区的部件厂商及木模企业开始互相合作,打算通过小型EV的产业化及普及促进浜松地区经济发展(图2)。东京都的”墨田新产品开发项目”及大阪府的”真棒EV项目”也具有与HSVP相同的背景和目的,目标是开发和普及小型EV。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目前正在推进开发及商业化的小型EV符合日本第一类电动车(四轮)标准。但按照规定,此类车马达的额定输出功率不能超过0.6kW,驱动力明显不足。而且,此类车限乘一人,不能搭载其他人。因此,存在易用性不佳的问题。于是,业界要求日本政府批准可乘坐两人、介于轻型汽车与第一类电动车之间的车辆标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超小型交通工具标准有望满足这种要求。
中国的低速电动车正在加速普及
如上所述,超小型车的标准化及产业化在日本才刚刚开始。不过,日本附近就有一个以惊人的势头开始普及超小型车的地区,那就是中国的山东省。
中国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非常重视EV等电动汽车。其原因是,EV与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汽车相比,部件数量少,构造比较简单。而且,日本及欧美的大型汽车厂商同样处于技术开发阶段,技术实力差别较小。因此,与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相比,中国企业可轻松追赶上其他国家的对手。
不过,山东省正在普及的小型EV其实是并未获得正规标准认证的”低速EV”。续航距离约为100km,最高时速为50km左右。据说也不需要驾照和养路费,但禁止在大城市上路。
山东昊宇低速电动车
尽管中国政府也在考虑为低速EV制定正式车辆标准,但因为相关方面的利害冲突等原因,并未制定出明确的方针。在这种形势下,发现商机的企业家及其他行业的企业立即开始生产低速EV,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山东省,省政府对发展低速EV产业十分积极,并出台了提供补贴等扶植政策,因此领先于其他地区推进了产业化。估计山东省目前至少有20家以上低速EV生产企业。
低速EV的最大特点在于价格。低价车型仅为一万元左右,这样的价位对于认为大型厂商的汽车”高不可攀”的消费者来说,很多人都能买得起。能够实现如此低价的原因包括:驱动用电池主要采用铅蓄电池而不是价格仍然较高的锂离子电池;随着马达及逆变器等主要部件的标准化及流通方面的进步,实现了低成本化;只要买来这些市售部件,任何企业都能制造出低速EV并涉足该市场。
除了山东省以外,安徽省和江苏省目前也在推动低速EV的普及。尽管秩序有点乱,但在中国,低速EV的年产规模达到了10万辆,已发展成一大产业。
成功的关键在于低成本和实用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日本的超小型车,与用户的要求相比,似乎供应方的立场以及掌管批准许可大权的国土交通省的想法更为重要。其实,有的业内人士及用户在看到国土交通省的指南之后,对模糊的超小型交通工具标准提出了批评意见。
提出的意见有”单座和双座完全不同”以及”交通事故方面的法规不够完善”等。而且国土交通省对价格及养车费仅以”合理”一词带过。大部分观点认为,附带怠速停止机构的低燃耗轻型汽车的价格为80万日元,从这一点考虑,超小型车不管采用什么动力,价格超过50万日元的话就卖不出去。
山东省的低速EV制造商之一的中融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寿康在接受欧美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对低速EV来说,重要的是‘低成本和实用性’”。尽管低速EV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在中央政府确定相关方针及政策之前,该公司一直坚持贯彻减少大规模设备投资等经营方针。对于日本而言,按照用户的需求实现低成本和实用性无疑也是超小型车正式普及的必要条件。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日经BP社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342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