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在2019年财报沟通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那一句,“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希望明年还能发布年报”,让人记忆深刻。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轮值董事长由徐直军变成了胡厚崑,华为也又活过了一年。不仅活着,其营收和净利润还分别实现了3.8%和3.2%的正增长,达到8914亿元和646亿元。
在这个疫情和国际局势双重挑战的一年,能够保持这样的业绩,不能不算是个好消息。但是,营收增速和营业利润率双双呈现历史最低数据的事实,却也在散发着一个信号,2021年,华为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受美国制裁的影响,2020年华为不仅出现芯片短缺,同时在全球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探索也步履维艰。
消费者业务首当其冲。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共营收4829亿元,占比总收入的54.2%。虽然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但与2019年同比增长34%的涨幅相比,2020年3.3%的数据,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但向下的曲线或许还远没触到底部。去年9月份,在美国最新一轮的制裁政策下,华为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手机业务遭到了沉重打击。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为3230万部,与去年相比下降42.4%,市场份额从15.2%降至8.4%,排名也由全球第三下降至全球第五。
而到今年第一季度,情况出现进一步恶化。Digitimes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近50%,达到3.4亿部,其中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不足2000万部,或跌出全球前五。
“手机只是消费者业务的一个部分但不是全部。”虽然基于“1+8+N”战略,除手机之外,华为还有可穿戴、平板和PC业务,但眼下,手机作为其绝对主营产品,销量的下降,对华为的业务还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但,好在,在短暂的困难面前,华为的战略方向却没有半分动摇。作为一家通讯设备制造商,依托5G技术和云生态,ICT技术设施和消费者业务依旧是其主要发展方向。
胡厚崑表示,“我们聚焦ICT基础设施的目的,是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数字化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希望通过聚焦ICT基础设施,能够扮演好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者角色。”
事实上,在华为近几年的持续努力下,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很多成功转型或正在转型的案例。在华为官网“数字之城故事”中,我们就看到了很多样本。
比如,华为与深圳交警共同打造的“鹏城交通智能体”。从顶层设计入手,在视频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将道路监控监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机管理系统、通信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仅2018年上半年,通过部署开车打手机、未系安全带、刷脸执法等AI应用,深圳交警执法量增加了15%。同时,通过在路口部署EI交通智能体TrafficGo解决方案,由此前的“车看灯”转变为“灯看车”,使得关键路口等待时间平均缩短 17.7%。
而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表示将以用户为中心,聚焦家居,办公,出行,运动健康和营运娱乐打造一个全场景的、智慧化体验。其中,胡厚崑特别提到了车机领域。
尽管定位仍然是智能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方面。在北京车展后,第一电动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华为离造出一辆车还有多远?》,其中便提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华为有了;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H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华为提供了;甚至激光雷达、AR-HUD、多合一动力总成等硬件,华为也都已经具备,现在的华为,离造出一台真正的汽车,就只差一个壳了。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实现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落地的唯一路径,只有“聪明的车”还不够,“聪明的路”更加重要。而正如上文所讲,华为是一家ICT基础设施制造商。从这个角度来看,已经在“聪明的路”上有着绝对领先优势的华为,应该不会甘愿放弃制造一台“聪明的车”。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3413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