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评论
  4. 为啥比亚迪频频被叫“自燃王”?

为啥比亚迪频频被叫“自燃王”?

司马小菜

本月月初,某社交软件上有用户曝光了长城4S店的宣传展架,展架中有文字称:“比亚迪刀片电池2022年至少43起自燃,自燃王!”。的确,比亚迪自燃事件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4月5日,比亚迪汉发生碰撞后自燃,车门被锁车主身亡;5月6日,一辆秦PLUS-DMi在4S店保养结束,开出店面14分钟后发生自燃。

根据一份不完全统计,去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火灾数量为47起,其中比亚迪数量占将近1/3。去年4月比亚迪也曾因为电池热管理问题,召回过近万辆唐DMi车型。

在这些新闻背后,其实北汽、极星也曾因为电池电路问题有过召回,在比亚迪巨大销量下,自燃的发生比例也并不是所有品牌中的最高。但为何只有比亚迪被叫“自燃王”呢?

首先,为什么我们关注电车起火?

对新技术有担忧是人之常情,但有关汽车火灾的讨论,并不是电动汽车出现后才涌现的。在2020年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提到过一个数据: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为万分之0.49,2020年为万分之0.26,燃油车的起火概率是万分之1到万分之2。燃油车的起火概率一度高于新能源汽车,为何我们对电车起火格外关注呢?

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主要有电池受损、高温、过度充电等。首先,在电车结构上,我们就更容易有不安全感:动力电池一般都放置在座椅下方,铺满底盘,中间几乎没有绝缘措施,一旦起火,整个车舱都会遭殃。

其次,相比发动机,动力电池的起火速度较快,从冒烟到爆燃只需要短短数秒,留给车内人员逃生的时间比较短。

再者,电池跟油箱的原理不同,油箱是对外界封闭的系统,只要油不外泄就不会起火。而电池不同,其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这些都是由于电动汽车物理结构带来的起火担忧。

另外,厂商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宣传,造成了消费者的认知偏差。有的厂家声称自己的电池“永不自燃”,有的厂商称要把“自燃”从字典里拿掉,大家也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电池安全,针刺、子弹高速射击等。

然而在各式各样的话术与证明下,车子依然自燃了,这无疑加重了消费者对电池的不信任。

汽车自燃事件,为什么比亚迪格外受关注?

比亚迪的巨大销量,这直接导致了,【活跃】在人们眼前的自燃事件比其他牌子多。

2023年5月,比亚迪全系乘用车销量达到239092辆,当之无愧的榜首。跟开彩票一个道理,保有量更大、车主更多的比亚迪,发生故障、自燃的事件数量也会更多,事件被炒热到大众眼前的可能性也越高。但真正让比亚迪遭受信任危机的是——

2023年4月5日,一名比亚迪汉车主在高速发生碰撞,车辆起火,车门无法打开,导致施救无果车主命丧当场。事故后,比亚迪未公开过事故调查详情,也没有发表任何态度,而是在事故发生半个月后,发布了新技术,推出了一辆主打“极致安全”的百万级高端新车。

对事故的缄默不言、大肆宣传安全营销口径间的冲突,让比亚迪频频登上热搜,屡屡承受安全信任危机。

并且,比亚迪在燃油车时代,品控信誉度就已经不高。曾经因为造车技术和品控问题,比亚迪长期被长城、长安吉利国产品牌甩在身后。到了新能源时代,由于早年布局研发,吃到红利的比亚迪销量一路狂奔:

2020年,比亚迪产能在60万辆,实际产量时42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70%。而2022年,比亚迪产能200万辆左右,实际产量188万辆,产能利用率突破90%。销量与产能一路狂奔的背面,品控是否得到保证?

最后,近日颇受关注的长城比亚迪互撕事件,更是加重了比亚迪在生产上的信任危机。被曝使用常压油箱替代高压油箱后,部分车主群里议论纷纷:比亚迪似乎通过悄咪咪的OTA,强制启动车辆发动机,以达到常压油箱下的合理废气排放。

表里不一的油箱操作、偷鸡摸狗的OTA行为,消费者还能相信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吗?

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在发布会上,董事长王传福放下豪言:要将“自燃”从电动汽车的字典里抹去,然而两个月后,深圳一辆秦PRO自燃。

2023年,汉车主因为电池起火整车电路失控,车门被锁丧命;比亚迪随后推出“极致安全”的高端车型。

能通过针刺实验的刀片电池,无疑是电池技术的一种进步。然而,电池技术需要进步,品控问题更需要改进,营销口径也需要更谨慎。

卖好车只是第一步,做好车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司马小菜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20561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17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