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绿驰汽车:中部生产基地敲定,首款SUV明年四季度上市

绿驰汽车:中部生产基地敲定,首款SUV明年四季度上市

2018年可谓是"造车新势力"狂飙猛进的一年,从北到南,很多企业都陆续公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而上海,可谓是新能源车企的渊薮,一众大牌都在这里蓄势待发。

作为车界的新锐实力,绿驰在2017年全年蛰伏、在今年上半年零星发声之后,终于大大方方地开门迎客,请媒体上门参观。不仅请媒体看了轿跑车的定型车,也针对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规划、联合制造、融资情况、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外界感兴趣的话题坦诚布公地与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天,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王向银,绿驰汽车集团首席新闻发言人、绿驰汽车集团常务副总裁任亚辉,绿驰汽车集团总裁助理兼品牌与营销管理中心总监丁哲,绿驰汽车集团品牌总监梁世奇等一众管理层齐齐亮相。可以说,这是绿驰汽车集团自2016年底发布绿驰汽车品牌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1月份发布全新企业战略,以及今年3月份日内瓦发布高端轿跑产品后又一次对外发声。

谈及绿驰汽车与其他车企的不同时,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王向银总结了三点:立足于先做车,掌握客户需求(注重性价比),共享理念(不是什么都是自己做)。王向银举了一个例子:"譬如说大的经销商集团找绿驰订制车型,我们会同意。"如果要给绿驰贴上一个标签,王向银认为是"懂车,也懂互联网"。

绿驰汽车集团首席新闻发言人、绿驰汽车集团常务副总裁任亚辉透露,绿驰汽车筹建的首个智能制造基地(中部基地)已基本选定,即将签约。车型方面,2019年第四季度将投放首款紧凑级SUV产品。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外界关心的还是那几个话题,诸如研发能力、产品规划、生产制造以及融资的问题,且让我们看看绿驰汽车在这些方面是怎么规划的?

在谈及上述话题之前,先说两句绿驰汽车的发展战略。

王向银告诉笔者,与一般新能源车企定位于汽车制造商或者"互联网+汽车"的战略不同,绿驰汽车制定了"打造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以实体产业为核心,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营销,通过智能设计及智能制造推出智能汽车,通过智能分销以及共享出行实现智能移动,从而创造出智能生活场景,进而形成闭环生态链,打造"智能移动生活共享生态圈",并最终成为的"智能移动生活运营商"。简而言之,绿驰之意不仅在于造车,更有志于成为立足于日常消费场景、满足生活需求的运营商。

第一个话题:"四国六地、三院+三中心"的研发布局

研发方面,绿驰汽车按照"四国六地、三院+三中心"布局全球研发平台,以上海工程研究总院为研发管控主体,无锡研究院、北京控制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协同,进行工程化应用开发;意大利造型设计中心、英国考文垂轻量化技术中心和美国硅谷智能驾驶技术中心为辅助,形成全球创新体系。

可以这么理解,"三院"主要是做工程开发以及整合,海外的"三中心"是部分研发能力的"外挂",其好处是可以利用国外成熟的技术人才和商业化机制。譬如意大利在造型设计方面独领风骚(插播一句,笔者近日在东风柳汽工厂见到宾法的设计师,设计一款紧凑型SUV,即将于明年面世,估计这两年在中国汽车圈淘金的意大利人为数不少。),英国考文垂在轻量化技术方面的积累很深厚,而美国硅谷则受益于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公司在这一尖端领域的领跑和尝试。

至于国内的"三院",充分利用了北京、上海、无锡三地的人才,做了相对合理的分工。之所以会在无锡设立研发团队,那是因为在当地有现成的研发团队,如果搬迁到上海存在诸多现实的困难,譬如老婆的工作、子女的上学等问题,还有上海的房价这么贵等等。

笔者粗略看了看核心的技术团队名单,包括副总裁、工程研究总院院长季方胜、产品规划与项目管理总监袁向科、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李国华、电子电器工程部总监谢余胜、无锡研究院院长裘旭峰、北京控制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锐明。这些技术领军人物,大多有在通用、福特、长安、北汽福田、华泰或者上海同捷工作的履历,估计很多人都是基于老同事的关系考虑而加盟绿驰汽车集团,这对于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也有实际意义。

上海作为绿驰汽车的研发中枢,采用了一些务实有效的硬体建设模式,譬如耗资上亿元在朱家角设立试验试制基地,投入不多,对于商品的最后定型前的把关具有实际作用。

第二个话题:CC/M/S三大产品平台

产品规划方面,绿驰汽车采取"一次性规划,分阶段投放"的策略,规划了CC/M/S三大产品平台及车型组合,覆盖了微型、紧凑型及中大型,通过智能出行和智能分销,全方位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自2019年开始,绿驰汽车的各平台产品将以每半年一款的速度,陆续投放市场:2019年上海车展首款紧凑型SUV接受预定,第四季度正式投放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投放首款4座微型车;2020年第四季度投放轿跑车型。下面就分别对三款重点产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高品质紧凑型SUV

上市时间:2019年四季度

车身尺寸(长*宽*高*轴距):4653/1868/1684/2700mm

NEDC续航里程:400km

定位:面向个体消费者目标市场,注重车的性价比及服务。

产品亮点:智能交互方面,具有生物识别、语音控制、指纹识别系统、心率监测系统、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等功能。

2)时尚安全的A00级微型车

上市时间:2020年第二季度

车身尺寸(长*宽*高*轴距):3520/1685/1550/2520mm

NEDC续航里程:255km

定位:面向共享出行和私人用户目标市场,解决城郊区域中短途出行需求。

产品亮点:全钢车身、紧凑布局、后置后驱。

3)高性能轿跑

上市时间:2020年第四季度

车身尺寸(长*宽*高*轴距):4960/1970/1450/2960mm

NEDC续航里程:﹥450km

定位:面向中高端目标市场。

产品亮点:全铝合金车身,L3级自动驾驶,面部识别,手势识别,语音交互。

以上3款产品,高性能轿跑定位高针对高收入阶层,SUV是首款推出产品,属于跑量的主打产品。另外,四门四座的微型车由于价位亲民、尺寸小巧、使用灵便,被认为更适合投放共享出行市场,成为类似于EVCARD平台上的应用车型。可以说,这款微型车是绿驰汽车试水汽车共享领域的重要棋子,不仅拥有高性价比,同时"品质可以和奔驰SMART四座版对标"(王向银语)。

至于商业化的具体模式,丁哲表示可以通过出行公司来运营,譬如共享出行公司;也可以和出行平台(网约车平台、共享出行公司、租赁公司等)合作,建立B2B2C的运营模式。

在产品的技术方面,绿驰汽车着力培养这几方面的核心技术:三电技术、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交互。尤其是智能交互技术,丁哲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开车时发怒了,表情识别匹配车内氛围--路怒症,氛围灯变为红色,会让旁边的车子了解你当时的状态。"

第三个话题:"3+1"的全球制造布局

在制造的布局方面,绿驰汽车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与国内车企合作,利用其富余的产能资源,另外一方面,自行新建智能工厂。

绿驰汽车规划了制造的"3+1"全球布局,建设有3个智能制造基地和1个智能定制中心(在意大利有一个超级跑车定制中心),在2023年实现45万台的产能。这3个制造基地分别位于中部、东部和北部,分别投产M平台/S平台、M平台/CC平台、CC平台的车型。

据悉,绿驰汽车正在和江西、湖南两省洽谈中部基地的落户问题,不日即将公布答案。中部基地的产能规划为10万台,可以通过加班提高到15万台产。而东部基地规划离上海500公里的半径圈,上海周边的安徽、江苏及浙江均有考虑。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自建制造基地,绿驰汽车采用的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灵活调整的策略,以避免资金过早消耗,同时保持后期的调整可能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据了解,在联合制造方面,绿驰汽车已经与两家央企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另外还和3家民营车企在沟通合作生产问题。

第四个话题:融资规划

曾经有人说,足够多的资金是决定造车新势力能否走到最后产品上市那一天的关键。

绿驰汽车集团首席新闻发言人、绿驰汽车集团常务副总裁任亚辉透露,目前绿驰汽车筹建的首个智能制造基地(中部基地)已基本选定,即将签约;绿驰汽车的B轮融资协议也已签订,所融资金将投入中部基地的建设与产品开发。

具体的A、B、C轮的融资情况如下:

A轮:前期绿驰汽车已投资30亿,用于产品的开发,试制试验,人员工资;

B轮:2018年将完成B轮融资20-30亿元,启动中部制造基地建设,同时搭建红筹股权架构,引入2-3家战略投资者;

C轮:2019年将完成C轮融资60-80亿元,以支持产品量产上市,同时引入3-5家战略投资者,启动另外的东部及北部制造基地建设。

写在最后

绿驰汽车的高管及研发核心团队都有汽车主机厂的背景,这对于高效地推进运营是有天然的优势的。其在国内的两种模式的制造布局就是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而分期建设生产基地也不失为一个灵活、低风险的思路。营销布局方面,绿驰汽车以上海为中心,沿长江经济带、京广线大动脉为主线,构建"两线五区、一带一路"的营销区位布局,这与以后电动车在东部兴起、首先发端于一线城市的市场前景不谋而合。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大咖·新能源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032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