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800V高压快充,不一定能治得了补能焦虑

800V高压快充,不一定能治得了补能焦虑

电车成本比油车成本低,这事还不一定保真。

一位问界 M5 的车主说道,家里没有充电桩,一定不要买混动车,因为只要感受到百公里 10 块钱的用车成本,就会舍不得去加油。

两者的区别大概就是一年 3000 元的用电成本,同时还要适应三天一充的烦恼,或者是一年超过 8000 元的油费。

说白了,买混动车能够保你续航无忧,不一定能保你省钱,如果没有家充桩,又不想跟纯电车主抢充电桩,就只能当油车开了。

这也难怪在家充桩的安装上,比亚迪和理想的数量比很多纯电车企还多。

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 200 万多台的家充安装量排名车企首位,理想有超过 50 万台家充,安装率占交付量 7 成,而蔚来也只有一半的用户安装了家充桩。

毫无疑问,家充桩是电动车最理想的补能方式、省钱省时,尤其是小电池的混动车主,每个月耗在充电的时间其实跟纯电相当。

不少消费者因为续航焦虑,选择了混动车型,认为这是能用电的长续航油车,实际上应该优先考虑自身补能的便利性,而不是直接相信油箱。

毕竟,买得起理想三五十万的车还得靠着家充桩过日子,不图方便也总不能跟钱包过不去吧。

01、车充市场,家充桩不可或缺

公共充电桩和家用充电桩,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用户充电自由。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859.6 万台,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2041 万辆,车桩比约为2.3:1

表面上,车桩比虽然较 2022 年的 2.42:1 略有下降,但实际公用充电桩利用率不足 10%。

一方面是家用充电桩的增幅远高于公用充电桩,另一方面慢充桩占多数,车桩比高达 8:1。

数据显示,在这 859.6 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中,有 587 万台为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较 2022 年增长了 245.8 万台;

公共充电桩为 272.6 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 90.8 万台,这还不包含损坏停运的充电桩。

你也可以理解为,多数新能源用户家用充电桩是标配,出远门就用快充桩。

从用户角度来看,这两种充电方式互为补充关系——家用充电桩成本更低、充电方便,公用充电桩成本更高,能偶尔充当一个移动的充电宝

一位特斯拉 Model 3 车主向汽车之心分享了自己用车一周年的体验,总计驾驶 21920 公里,使用 2900 多度电,充电成本约为 1400 元,除去特斯拉奖励的超级充电里程,深圳晚上充电平均电费单价约 0.55 元/度,相当于百公里仅为 7.3 元,每公里 7 分钱。

作为参考,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以 8L/100km 的市区平均油耗计算,考虑到目前油价水平及价格波动,每百公里油费约为 60 元,每公里 6 角。

除了省钱之外,家用充电桩还可以不用排队,回家充第二天电量百分百,不用受续航里程焦虑。

一位混动车主向汽车之心感概道:

家里没有充电桩,只能出门把车放在外面充,自己再扫个单车骑回家,大半夜再骑回来挪开充电车位,所以不要轻易瞧不起擦肩而过的电动车,可能只是因为家里没有充电桩。

事实上,尽管多数新能源车主选择晚上充电是避开价格最高时段,可当下公用充电桩的费用仍高于家用充电桩。

以深圳为例,白天充电高峰期的公共桩充电费用在 1.40~1.78 元,涨价幅度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相当于充满一块 80 度的电池得花 112 元,而凌晨的谷电阶段费用仅为 0.66 元,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电动车用户都被逼成了「充电特种兵」。

换句话说,有没有家用充电桩,决定的是你要充 5 毛钱的电还是 1.4 块钱的电。

另一方面,在北方地区的冬季,还得面对严寒天气条件造成的补能效率较低、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

一个不同的用车场景是,同样都是开纯电车,别人开车回家顺手把充电桩插上,第二天出门拔掉就完事了,你还得顶着寒风去排队、等电充满。

不可否认的是,家用充电桩和公用充电桩都完善了相对丰富的补能逻辑闭环,但相对于单纯解决补能问题,如何平衡成本、效率、便利性成了不少新能源用户的难题。

02、家充桩,一年就能帮你赚回本

不少人可能会好奇,家充桩不是买车就送吗?

最开始确实是买车送桩,但这两年车企连续降价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伴随着权益的缩水。

比如缩减了质保权益、取消终身免费充电,连免费家用充电桩及安装的权益都偷偷减掉了,包括特斯拉、极氪和蔚来都没有赠送家充桩了。

所以,要么是花钱跟车企买原装,要么是线上淘一个第三方的充电桩。

同样的逻辑,在苹果不送充电头之后,你是花 149 元在苹果官网买个适配器,还是买一个性能、兼容性、安全性不相上下,价格却不到三分之一的第三方充电器?

作为对比,同样都是 7kW 的交流家充桩,蔚来和小鹏的价格分别是 4800 元、4000 元,而一台能效电气的天璇 WE X7 不到 2000 元。

如果你认为第三方家充桩不靠谱的话,其实包括蔚来、小鹏、宝马吉利、极氪的原装家充桩,都是由第三方家充桩厂家能效电气 ODE 生产制造。

换言之,同样一款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看齐的家充桩,源头厂家直接平替。

如今做家充桩的厂家不少,品牌、充电桩类型和参数基本花样百出,但论品牌、可靠性和充电体验的平衡,市占率较高的只有公牛、普诺得和能效电气等品牌。

一方面,这些厂家长期跟车企合作,产品质量自然过关;另一方面,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长期做充电桩的厂家自然懂得用户充电有哪些痛点和需求。

至于如何挑一个靠谱的家充桩,主要看三点。

一看充电速度

早期是单相 3.5KW 的随车充,只要接入家里的插座就能给车充电,这种小功率充电桩一般是配给插电混动车,如今主流的是 7KW 的充电桩,虽然同样都是 220V~230V 的电压,但电流增大到了 32A。

市面上的「私家充电桩」绝大多数都是这种 7kW 的充电桩,车停一晚上,一觉醒来就充满了。

以能效天璇 WE X7 为例,充电功率最大 7kW、电流最大 32A,一块容量为 80kWh 的电池包 11 个小时就能充满,正常充一个晚上已经够一周的通勤需求(500km)

二看智能化

一般的家充桩都需要手动插抢、拔抢,类似于用充电线给手机充电,稍微智能化一点的可以通过 APP 充电、断电。

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于,这都已经是「私桩」了,还得掏手机操作半天,有时候还会遇到地库信号差。

能效天璇 WE X7 加了一个和手机屏幕同样比例的显示屏,能看见和 APP 上相同的充电信息,包括车子的电量、充电的时间还有开始、停止充电这些基本信息,不用掏手机就能完成了。

如果觉得这也麻烦,天璇还带有的像手机一样的人脸识别功能,简单刷脸,就能完成身份验证和充电操作。

天璇 WE X7 也能通过手机设置,在谷价电费时享受充电,比如晚上 7 点回家插上抢,回头再预约 11 点充电就能远程控制充/断电。

三看能否赚回电费

天璇 WE X7 支持为充电桩「桩主」获取收益,通过共享模式赚钱。

一位装了家充桩的车主表示,四年多时间,其他车主通过共享模式在充电桩充的电差不多有两万度,基本上每年可以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一年就能赚回置办电桩的费用。

蔚来能源高级副总裁沈斐曾在蔚来社区发的帖子中提到,收益和使用率直接相关,假定晚上的电费 0.3 元,外面充电 1.3 元,差价部分桩主和用户一人受益一半,就是每度电挣 0.5 元。如果平均单次充电 40 度,一周两次,一年的收入大约 2000 元

除了充当桩主的副业之外,私桩共享模式的背后,往小了说是帮忙解决邻居「买新能源车却没有充电桩」的尴尬,往大了说是提升资源利用、促进行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家用充电桩,是绝大多数新能源用户都乐于拥有「私桩」,没人愿意「祼奔」。

相比较家充桩和公共充电桩的便利性和成本,一台家充桩解决的是用户补能焦虑、补能体验和用车成本,这也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评价。

当补能强调快充为王的体验时,这看起来似乎比较容易被复制和追赶,实际有无家充桩对产品存在不同的体验。

两者的区别在于,你是满电出门,还是提前一小时出门充电。

03、把家用充电桩的底牌做好

家充桩好不好用,安全性这张底牌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和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调查显示,新能源汽车充电导致起火的事故占比分别为 29%(2018 年)、35%。

事实上,无论是事故撞击还是电芯故障,亦或是充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电动汽车燃烧,虽然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电池安全技术,但仍然不能忽视家充桩的安全性。

比如「原厂充电桩概念」虽好,但如果用户同时有多辆新能源汽车,可能会产生兼容性的问题。

相比之下,能效天璇 WE X7 能够兼容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传统汽车品牌,既能通过共享模式赚BBA 新能源用户的钱,也能供给比亚迪、蔚小理的车回血。

在解决了充电兼容性的问题后,还得看充电桩自身的安全水平。

天璇 WE X7 有着 12 重的安全保护设计,包括过流、漏电、过温、短路、静电、继电器粘连、过压、欠压、防雷、过充、阻燃、防盗充等常见的问题,这样周到的设计能帮用处避险。

连充电桩外壳材质都是阻燃的,车主也不用担心这充电桩能烧起来了。

为了验证能效天璇 WE X7 的安全性,能效电气接连在-30 度至 55 度的严寒酷暑、暴雨天气、沙尘暴等恶劣环境进行产品测试。

作为参考,特斯拉第三代家充桩工作温度为-30~50 度,外壳防护等级为 IP54,而天璇 WE X7 防尘防水等级为 IP65。

能效电气表示,在每一个产品被投向市场前,都要经历低温、高温、拉伸、防雨、防尘等一系列严格检测,而且还提供 5 年质保的保障,安全这张底牌足够坚实了。

对于飞速变化的车充市场来说,赢得市场是艰难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在变,竞争者的策略打法与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在这样激烈竞争的红海中,实现领先的路径也很「简单」:

只要持续押注技术研发,围绕用户痛点打穿打透,市场也不会亏待这样「脚踏实地」的玩家。

毕竟,论一款好用、省钱的家充桩,还得找「全栈自研」的大牌子。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3267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8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之心

微信公号Auto-Bit。汽车之心是一家专注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媒体和知识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汽车与科技的融合。我们的团队由一群热爱汽车与新技术的资深媒体人、产品人与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组成。欢迎添加微信号autobitxyz给我们提意见。

  • 873
    文章
  • 44514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