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她故事】高秀玲:基础研发犹如水下冰山 托着动力电池一路前行

【她故事】高秀玲:基础研发犹如水下冰山 托着动力电池一路前行

《她故事》是NE时代策划的每年一期的三八节人物交流专题,期望从新能源汽车女性从业者的角度,挖掘人物在这场汽车百年来首次能源变革中的就业经历、心路历程,记录“她”的奋斗史,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

本期受邀交流对象:捷威动力研究院基础研发部总监高秀玲女士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用来描述当今的汽车产业链尤其应景。技术路线的切换,车企组织架构的调整,核心零部件的转变,资本市场的改观,从业人员的流动等等,为之“变”。在诸多变端中,踏准节奏的风生水起,四处张望的逐渐迷失,执着坚守的云开见月明。

在变动的大环境下,每一个小的个体因所处环节及其岗位的差异,经历的转变也千差万别。 对于处在上游的动力电池研发工作来说,境遇上最大的转变莫过于从无人问津到被推上神坛。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做了其他选择,有人一路不惊不喜,心无旁骛。

本期《她故事》嘉宾——捷威动力研究院基础研发部总监高秀玲女士,用其职业生涯的经历,向我们描述了一段动力电池行业从沉寂走向繁华的历史。在此进程中,她的“不变”与外部环境的“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从花信年华到不惑之年她目睹了动力电池从沉寂走向繁华

千禧年伊始,材料分支下的电池作为高秀玲在读化学专业导师推荐的方向之一,顺其自然成为其迈入这个行业的重要契机。 研究生期间,高秀玲开始跟随导师在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做锂电,镍氢,镁离子电池。

“2005年毕业入行的时候,都没有动力电池这个概念,当时说的锂离子电池就是手机电池,那个时候不仅做电池的人少,做电池的企业都很少,力神、比克、比亚迪这些为数不多的电池企业,也鲜为人知。”

锂电池第一次在行业内有热度,是因为其应用到车端。 彼时离高秀玲进入这个行业,只有一年左右的光景。

2006年左右,国内的电池企业开始投入研发力量到动力电池领域,但由于对其缺乏基本的认知,研发工作无从下手,只知道要把单体电池做大。此时的高秀玲,和其他同行一样,处在一种巨大的茫然中。

这种迷茫持续到了 2015年左右,国家政策层面对动力电池领域开始有了扶持倾向,行业迎来了第二次热度。 届时,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政策出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受到官方保护,补贴加持。2018年,相关部门针对行业技术指标做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给电池企业研发工作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从入行到第一次热度的产生,感受更多的是措手不及带来的迷茫,在迷茫中前行,是当时整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到第二次热度产生的中间,也是研发工作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动力电池经历了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等各种技术路线,一次次验证、推翻、再重来。

直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突破100万辆大关,迈进110万辆级别 ,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45.7GWh。

再到2023年1月份,在整车市场受春节影响下滑的情况下,单月装机量依然达到12.5GWh,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占比高达61%。

电池从应用到车端,再到装机量的爆发,历经十几年光阴。这背后,除了政策对整车市场的推动,更多的是动力电池产品匹配上了市场需求。所以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一群人在技术上托底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繁华景象。

从桃李岁月走到不惑之年,高秀玲陪伴整个电池行业走过了二十余载的光景,见证了电池从消费延伸到动力、储能领域,技术路线的一路更迭,政策从空白走向有倾向地引导,从最开始的无人知晓到如今的资本追捧,整个行业一下子躁动了起来,人员流动也变得频繁。

不同的是,同行之人中,有人选择在落寞时转身,有人选择在人声鼎沸时高飞,也有人因为兴趣转移而离开。同样,也有人因为想做好一件事选择了常驻。

基础研发犹如水下冰山托着动力电池一路前行

研发,就是高秀玲选择驻足的源动力。

“水下冰山”,则是高秀玲对于基础研发工作最深刻的理解。它并非浮在水面被众人看见的那个部分,而是充当托底的角色,贯穿在动力电池整个生命周期,托着动力电池产品往前走。

动力电池开发最前期的工作就是材料开发 ,包括正负极、电解液、隔膜及其他用于辅助的材料,种类繁杂,用途、性能各异,在前期开发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特别是动力电池处于原始状态的时期,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去挖掘、摸索和验证可用于电池的材料。 作为整个电池的基底,其可靠程度直接关联产品的质量,基础研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材料开发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体系进行材料匹配,匹配过程中的适应程度,直接决定其能否过渡到产品开发阶段。三元锂电池从3系、5系再到6系、8系,最后又回到6系和5系,足以说明, 不同体系匹配出来的产品,市场的选择和接受程度就是存在差异。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正是因为基础研发工作对于不同材料体系的匹配,给了市场选择和验证的机会。

同样,在产品开发阶段,电池性能表现、放量过程中的加工问题都需要从基理的角度分析,这也意味着基础研发也必须得参与其中。而到了量产阶段,需要对生产过程特别是外界输入的原材料一致性进行控制,更加需要懂一致性的研发人员来协助。直到动力电池应用到车端,其工况、性能边界、安全边界都需要研发人员来进行验证。

从前期准备工作,到中期产品开发,再到量产及应用,基础研发贯穿始终,犹如隐藏在水下的冰山。 冰山露出水面的高度,则取决于水下冰山有多强的支撑力。

而这支撑力,根源于基础研发人员的专注力、好奇心、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从高秀玲身上得到的答案。

基础研发工作贯穿整个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但是由于未直接产出可被看见的产品,故被形容为“水下冰山”。所以,如果非常追求外界的反馈与激励,不太会甘于驻守在基础研发岗位。高秀玲二十余年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岗位,足以说明其“专注力”。

至于好奇心,高秀玲在工作中“弄不清楚为什么就觉得难受”就是最好的诠释。关于持续学习的能力,是这个迭代极其迅速的行业所必备的品质,也是高秀玲一以贯之的信条。关于创新能力,高秀玲坦言很难,常人要突破惯有的经验主义、思维定式,推翻自己就相当之难,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选手来说,更难。

假使把这些特质全都放在一个人身上,去刻意培养、锻炼,无疑是压力。但是,如果有纯粹的热爱作为驱动力,这些似乎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可能正是基于这种纯粹的热爱,高秀玲对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似乎都抱有极高的包容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依然在为这个行业出力,另一方面,对本职工作的专注让她对这些事情无暇顾及。

正因如此,高秀玲在研发岗位一待就是十几载。能使她动摇的从来都不是名和利,以及外界的种种,而是在研发过程中遇到阻碍、不被理解的无奈与苦楚。但即便如此, 高秀玲彷徨之后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动力电池剩下那20%的挑战空间,以及如何在研发上创新,诸如此类与电池有关的事情上。

尽管走下去,花自然会开

在交流过程中,高秀玲表示自己最大的改变是开始关注结果,而不只是一味追求完美或给予过高的期待。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为对研发工作淋漓尽致的追求,才会沿途遇见花开。

捷威动力从最开始的空白状态 ,研发部门人员凋敝,到现在技术中心和研究院两大部门并立,架构逐渐完善,产品路线从三元走向铁锂三元并重、从软包到方形,应用领域从乘用车到储能,如今也在攻克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探索仿真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 完成从0到1的突破,并且在一步步进阶。

同样,因为有了前期的基础积淀,捷威动力才有底气发布“捷战25000”战略,规划100GWh产能,立志零缺陷交付。目前,捷威动力已布局天津、盐城、嘉兴、长兴四大生产基地,另外两大基地正在筹备中。

这些,就是他们对工作极致追求的正向反馈。而且这种反馈,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还有家人。

“我有时候在写报告的时候发现,孩子对我们行业的专业术语张口就来,对锂电池的主材也非常熟悉,而且经常据此提出了非常多的疑问”。就连高秀玲都很惊讶,自己的工作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如此多的改变。

可能对于高秀玲,或者坚守在基础研发岗位的其它同仁来说,研发就是乐趣本身,所以不会过多索取研发之外的事物。 也正是这种纯粹的热爱,滋养着基础研发的根基,推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踏浪前行。

所以,尽管保持热爱一路走下去,花自然会开。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NE时代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97320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3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NE时代

为新能源时代而生的汽车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旗下微信公众号:NE时代新能源、智车引擎

  • 588
    文章
  • 25572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