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演化迭代的核心判断标准同样是用户体验
由于从用户主导驾驶,到人车共驾,再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再到全场景的自动驾驶,这个演化过程是非连续但渐进式的。这就需要用户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驾驶模式,并且愿意使用新的驾驶模式。只有这样车企才能形成商业模式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闭环,才能获得持续、可积累的产品迭代能力。否则单纯依靠车企或研发机构自己投资,直接开发全自动驾驶的产品,要么投资规模和收回投资的时间车企消耗不起,要么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数据,导致算法迭代效率太低。这些都会导致车企无法跟上整个市场自动驾驶化的发展进程。(类似案例就是waymo,如今他们已经被特斯拉远远甩在后面)。
因此,注重用户体验管理就是要让用户全面参与到自动驾驶长期迭代的整个进程当中,要让用户成为这个进程的利益相关者(既是用户,也是受益者,也是获得比别人更佳体验的人),只有这样商业模式才能持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论:自动驾驶需要一个长期可闭环、可积累并且连续/快速迭代的商业模式。用户体验是促成这个商业模式的关键主线,技术必须围绕这个主线,为更好地用户体验服务。相对而言,法规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完善、调整的,因此技术不是为了法规服务的(或者说只要合规就行),而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服务的。
这里一个例子,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信任一部车的感知能力,用户体验最好的产品都需要完整呈现车辆感知到的所有路况信息。尽管目前有很大比例识别有误,但用户仍然可以接受这些错误。反而那些为了追求足够比例的准确率不对用户开放识别结果的产品,用户基本上连用自动驾驶的兴趣都没有。这样前面说到的所有商业模式都无法闭环起来。
用户体验体现在具体的产品需求上,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演化,优秀产品自动驾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用户对驾驶操作界面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
比如几年前只有定速巡航和ACC的时候,自动驾驶操作杆在方向盘左手下方。由于使用频率低(只有高速公路才会用到),这个操作杆的权重不高,用户可以接受操作不便。但现在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操作逻辑,用户就很难买单。
在简化操作逻辑,容纳更多更加复杂的操作指令的同时,用户对仪表和车机的显示资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model 3将车机1/3的面积都用来做路况还原。
再向前演进,例如特斯拉的新款model S/X,直接取消了实体换挡手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做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迭代,产品设计、功能布局、功能呈现都需要通盘考虑。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整个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分为几个层级:
收益层(战略目标层):
1、提升现有车辆的用户吸引力(自动驾驶本身就是卖点)或者至少不落后于整个市场
2、通过释放用户参与驾驶的部分精力,激活更多使用场景或者增加更多功能,形成衍生卖点
3、直接获得软件收益:目前特斯拉FSD售价1万美元,小鹏X-pilot 4万元人民币
4、通过软件授权,建立更高的品牌壁垒(如果特斯拉将FSD改为按用户授权,而不是按车授权,特斯拉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会进一步提高)
体验层(产品目标层):
1、形成自动驾驶与品牌定位的某种关联。例如理想,他的自动驾驶风格与奶爸车的定位高度吻合。
2、设置不同场景具备完整自动驾驶能力的优先级,让用户先在有限条件下获得更加完整的体验。然后按照这些场景选择技术路线,设置开发节奏
3、考虑到不同人群体验、接受、适应和养成自动驾驶使用习惯的整个过程,设置有针对性的体验目标
核心能力层(技术和商业布局):
1、感知能力:选择合理的传感器架构,包括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V2X等。这部分需要围绕不同场景的体验目标,由技术人员评估恰当的技术解决方案。
2、决策能力:关键是融合算法能力,尤其是后续迭代能力,这部分又和数据闭环直接相关。另一部分就是芯片和算力问题。
3、执行能力:与车辆的自动驾驶控制逻辑相关,这部分目前看属于最简单的部分。
4、数据闭环能力:需要把各种传感器和车辆控制端的数据完整采集、汇总、跟踪和分析起来。这里就涉及到不同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开放权限问题,以及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问题。
5、迭代能力:需要及时结合返回的数据对算法进行优化,并OTA。关于迭代能力,最核心的问题是,车企必须形成长期、持续的技术路线规划。一定要有自己的主线,不能在不同的车型,不同的平台上各自为战。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SoCar张晓亮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080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