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交通事故的阿喀琉斯之踵,重卡事故隐患能否用智能驾驶解决?

交通事故的阿喀琉斯之踵,重卡事故隐患能否用智能驾驶解决?

沪EV·YZHHFBY0

2020年11月24日,陕西包茂高速公路铜川段十余辆大货车相撞,导致4人死亡、6人受伤,烧毁车辆14辆,事故系团雾天气及道路结冰所致。

我们将时间往前翻:

11月8日,阜阳市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3人死亡;

8月20日,石家庄一辆小型普通客车与重型半挂货车相撞,造车4人死亡,1人受伤,两车受损;

6月22日,肥西县一重型半挂牵引车与一三轮车相撞,导致3人死亡、1人受伤,双方车辆受损……

事故频发,大型车驾驶员很“委屈”

翻开我国的交通事故案例,往往大型交通事故的现场都少不了重型车辆的身影,因为此类车在体积、重量上的“优势”,一旦与其他车辆及行人“亲密接触”,极大概率造成人员伤亡。从事故率的角度来看,牵涉卡车的交通事故比乘用车多,我国重型卡车的保有量只占机动车的10%,但是重大致死事故却占比50%。

重卡事故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阿喀琉斯之踵”,极难整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2763人,在此之中,重卡“居功至伟”。

重卡事故频发,很多人将责任归咎于驾驶员。其实,作为重卡驾驶员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首先,由于重卡的底盘高、重量大、车身长,驾驶员在驾驶舱内存在视觉的盲区,紧急刹车制动距离也较长,难预判;其次,由于重卡车头与挂车是非刚性的铰链连接,在雨天、团雾、路面结冰等场景中,更难对车辆的进行有效掌控;第三,重卡在开放式道路上一般担任的是长途运输的职责,驾驶员长途驾驶易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发生。

重卡的车辆属性,决定了车辆的安全隐患更多,事故造成的危害更大。直到5G时代的来临,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让重卡驾驶员看到了一丝曙光。11.png

智能驾驶,重卡技术更难,但落地更早

2019年,5G牌照的颁发,加速了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5G网络建设,为智能驾驶补齐了一块关键短板。

搭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的智能驾驶车辆,可协助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操控,甚至完全替代驾驶员实现自动驾驶功能。高等级的智能驾驶中,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代替人的眼睛与耳朵,感知汽车周围情况;强大算力的控制器代替人的大脑,实时规划车辆行驶路线并规避障碍物;响应灵敏的执行器代替人的手脚,执行智能大脑的命令。

目前,乘用车L2智能驾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正在向L3阶段发展。商用车领域L1/L2级别的智能驾驶在法规、市场、技术的驱动下有望快速渗透落地。重卡由于牵引挂车的车辆结构,超长的制动距离,较多的视觉盲区等特点,要实现智能驾驶相比乘用车难度更大。

不过由于重卡等商用车的应用场景更单一,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更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如高速公路的长途干线物流、低速运行的封闭园区等。在单车智能基础上,物流重卡等在单一场景内,通过车路协同技术还能实行无人跟车及编队行驶,实现车辆的节能减排目标。

车路协同,多维冗余打造重卡智能驾驶新模式

2019年,我国重卡保有量达到700万辆,销售117万辆。作为“基建狂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场,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物流流通需求,重卡等商用车的智能驾驶研究都是新基建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重卡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车辆生产企业、车辆使用企业的密切配合与合作。纵观国内商用车智能驾驶研究力量,主要分两类:东风,陕汽、福田、上汽、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大型车辆制造商,小马智行、希迪、智加、图森等为代表的科技研发企业。

希迪智驾是少有既研发重卡智能驾驶、又涉足车路协同领域的科技企业。为何选择这个赛道切入?希迪智驾总经理马潍博士表示,让车辆在路上经年累月地跑数据,顶多能在99%的程度上实现自动驾驶,但要想让无人车安全上路,就一定要解决最后1%的问题,车路协同正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

车路协同作为新一代智慧交通技术更强调交通整体集成功能,包含低迟延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厘米级高精定位技术,数据协同处理、云计算、边缘计算、融合感知等基础技术,以路的智能化建设,弥补单车智能在成本和技术短板上的问题,通过多维度的冗余,让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无限逼近100%。同时,由于是在原有道路和车辆上进行改造,相比全新智慧道路的建设,这种利旧的方式成本更低,普及性更强。

马潍表示车路协同技术能将“人、车、路”等交通参与要素高效连接,并支撑车辆获得比单车感知更多的信息,使得交通道路和信号体系更加深入地融入驾驶行为,甚至控制驾驶行为,促进车辆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对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污染、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归11月24日铜川事故现场,如果当时大型货车具备智能驾驶功能,以及车路协同技术的帮助,雾团天气、路面结冰情况通过多重传感器的识别判断也能提前感知,驾驶员提前预防,最大程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目前来看,单车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结合是解决当前重卡事故频发的“终极模式”。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车的地方难免没有车祸,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沪EV·YZHHFBY0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3347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